我的账户
人脉网

自媒体资讯干货

亲爱的游客,欢迎!

已有账号,请

立即登录

如尚未注册?

加入我们
  • 客服电话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xjubao@163.com
  • APP下载

    人脉网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人脉网公众号

人脉网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媒体:不一味追求恐怖 也是对“剧本杀”自身的保护

2021-10-18 发布于 人脉网
南京市私家侦探

原标题:快评丨不一味追求恐怖,也是对“剧本杀”自身的保护

有必要将“剧本杀”的相关内容纳入合理的监管视域之内,不能任由其无限制地朝恐怖、惊悚、暴力的方向去设计剧情、搭建场景。

据报道,近日,因为沉迷剧本杀,部分青少年出现了心理问题,不想上学、生活作息紊乱、冲动易怒甚至有的说要杀母亲。

浙江省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一位医生表示,其科室平均每月都会接诊因剧本杀而发生心理疾病的病人,这些病人或抑郁、或焦虑,甚至出现了幻觉等精神病学症状。

近年来,随着“剧本杀”游戏的火热及其在年轻群体中的普及,这一新颖的社交游戏形式对游戏玩家尤其是青少年造成危害的信息也日渐曝出,“剧本杀”这类游戏形式,已引发社会关注。

“剧本杀”兴起于2010年前后,从最初的几人围坐一起找线索、找凶手,后逐渐拓展为“密室逃脱”“沉浸式体验”等多种形式。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线下“剧本杀”实体店数量估计有3万家左右。

“剧本杀”之所以能够迅速在年轻群体中普及,在于它超出了桌游、密室逃脱、鬼屋等单一游戏形式的局限,将各类游戏形式融通起来,加之剧情的导引,服化道的装饰,场景的设计,氛围的营造,让“剧本杀”的魅力大大增加。“剧本杀”带给玩家的沉浸式体验,也能让他们某种程度上脱离现实世界的羁绊,进入虚拟世界,享受虚构世界中的刺激、惊悚和快感。

适度的角色扮演有利于参与者释放压力、丰富想像力、加强人际沟通,玩“剧本杀”,本是一种不错的社交方式。只不过,为了吸引更多玩家群体,满足他们的各类需求,增强“剧本杀”剧本的吸引力,部分商家不断推升剧本和场景的惊悚、暴力程度,增加诸如毒药杀人、枪支杀人、密室杀人等情节,添加恐怖、血腥元素,不断挑战参与者的心理极限。

过度的沉浸式体验,过强的精神、感官刺激,也就容易引发心理、生理的不适,给一些玩家带去精神心理疾病的困扰。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开办“剧本杀”门店的准入门槛较低,既没有前置审批条件,也不需要经过文化、公安等部门的内容审核。据介绍,目前尚未出台有效的管理办法或法律法规,在执法检查中存在模糊地带。

基于此,有必要将“剧本杀”的相关内容纳入合理的监管视域之内,不能任由其无限制地朝恐怖、惊悚、暴力的方向去设计剧情、搭建场景。尤其是“剧本杀”的剧本,本质上作为一种内容输出,与小说出版需审批、恐怖惊悚电影要分级并无不同,理应经过相关审批,才可面向公众供玩家使用。

“剧本杀”需要精彩刺激的剧情,有趣的情节,丰富多元的场景设置,这些都没有问题,作为广受欢迎的一种游戏形式,这些基本的元素和形式需要保护。只是“剧本杀”不能在恐怖、暴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如此下去,只能是故步自封、自掘坟墓。

让“剧本杀”健康有序地发展下去,需要相关部门依法依规介入监管,引导从业者在经营上进入规范的轨道,同时也需要“剧本杀”从业者积极地自省,合理设计剧情和场景。不一味寻求刺激与恐怖,既是对玩家的保护,也是对“剧本杀”本身的一种保护。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和生

微博网友热议

责任编辑:张玉

1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 人脉网
    1970-01-01
  • 人脉网
    1970-01-01
  • 人脉网
    1970-01-01
  • 人脉网
    1970-01-01
  • 人脉网
    1970-01-01
  • 人脉网
    1970-01-01
人脉网

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Get最新资讯

相关分类
热点推荐
关注我们
人脉网与您同行

客服电话:400-000-0000

客服邮箱:xjubao@163.com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人脉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人脉网 X1.0@ 2015-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