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伴读君图|ins 来源|睡前伴读(ID:svipcc365) 可可姐导读: 真正合格的父母,拼的不是物质条件,不是最好的教育,而是是否能够感知孩子的内心需求。 看到一个让人痛心的新闻: 中秋节,深圳一名3岁的女孩被锁在自家车内身亡。 而这起悲剧的原因,更是让人觉得荒唐至极。 中午聚餐后,父母驾车带着3岁的女儿前往麻将馆打麻将,却在下车时遗忘了还在后排熟睡的女儿。 当天的深圳气温高达33度,女孩就这样在一个没有空调、密不透风的车内闷了足足3个小时。 直到大儿子发现妹妹不见了,父母才意识到什么,赶忙寻找。 找到女孩时,已经是晚上六点。孩子早已脸色发白,嘴吐白泡,车内还有被喝空的三瓶水。 “求求你们,一定要救活孩子!” 女孩的妈妈在医院走廊央求着医生,可遗憾的是女孩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 “好可怜的宝宝,三岁,自己拧开了三瓶水自救,多么绝望下才有这么大的力气啊!”“一个陌生人,想想孩子车内挣扎痛哭,真的都忍不住难过。”“父母都比不上一个孩子,自家女儿不见了父母都注意不到,还是哥哥注意到了。” 评论区,有不少为女孩痛心,更多的是对父母的谴责。甚至有人猜测,女童父母是故意为之。 关于这种说法,伴读君不愿以最恶的一面去揣测。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如今悲剧的发生没有会比这对父母更懊悔。 但同样,他们是不值得同情的。 电影《不可思异》有一句台词说:“为人父母,一分钟没看好孩子,那都是我的责任。” 无论多重要的事情,错过都可以再补救,孩子的生命一旦逝去,却无法再回来。 心存侥幸的父母,真的会害惨孩子。 你永远不知道在你疏忽的几分钟里,孩子正在经历什么。 湖南益阳,胡先生送4岁的女儿琪琪去上学。中途他接了一个电话,还玩了一会手机,到达目的地后,直接下车锁上了车门,全然忘记琪琪还在后排。 直到幼儿园放学,妈妈才得知琪琪并不在学校。此时距离琪琪被锁过去了九小时,期间当地温度一度超过30℃。 等人们在车后座下找到琪琪时,她全身发紫、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 陕西咸阳,肖女士带着孩子在温泉世界儿童戏水池内玩耍,但不久4岁的儿子就消失在她的视线里。 经过一个小时的寻找,孩子被发现时已经溺亡。监控显示,男孩溺水时仅离肖女士三四米远,并挣扎了三分钟左右。 而在这段时间里,肖女士在背对着孩子。 年轻妈妈推着婴儿车带宝宝外出,在她买东西的间隙,婴儿车顺着斜坡倒下。 此时,一辆大卡车驶过,孩子因当场碾压致死。 湖南株洲,一辆越野车停在路边,父亲下车后低头查看手机,3岁的孩子从另一个车门下车,跑向马路,此时一辆货车迎面驶来。 父亲想伸手抱住孩子,却为时已晚。孩子被撞后卷入车轮,最终抢救无效身亡。 不要以为意外永远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面对这个世界,孩子危险辨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都太弱了。 几分钟,甚至几秒钟的疏忽,足够让孩子送了命。 记得有位作家曾说: “孩子是老天爷给我们的礼物,你不珍惜的时候,老天爷就把这份甜蜜的礼物收回了。” 意外来之前不会打招呼,死亡出现时不会留情面。 别让孩子用生命,为你的疏忽买单。 忽略带给孩子的伤害,远不止在生命安全上。 在陪伴孩子的时候,你是否总在玩手机? 伊利诺伊州立大学曾做过一项针对5岁以下孩子父母的调研。 结果发现,父母越是沉迷手机,缺乏与孩子沟通,孩子就越会变得多动、脾气暴躁,还很容易因为一点点小事就备受挫折。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视频。 7岁的浩浩为爸爸演唱了一首《父亲》。 古巨基问他表演的初衷,浩浩说因为歌词里有一句:多想和从前一样,牵你温暖手掌。 在浩浩的记忆里,他只记得爸爸牵过他两次。其他时候,爸爸的双手都是抓着手机的——因为爸爸是个手机控。 他还有模有样地再现了爸爸玩手机游戏时和他的对话。 “爸爸你觉得有意思吗?”“肯定有意思。没意思我怎么玩。”“你陪我玩玩吧。”“你等一等。”“爸爸,可以玩了吗?”“一局很长。” “其实我现在就知道了,他让我等就是不想陪我玩。” 还有不少父母,干脆把手机扔给孩子,只为了稳住他们,不让他们打扰自己。 等到孩子变成低头一族,他们又把所有过错推给了孩子。 但他们忘了,手机是他们亲手交到孩子手上的。 而在痴迷手机的孩子的世界里,手机不仅是娱乐工具,也担起了陪伴者的角色。 在父母那里缺失的陪伴感,在手机那可以找回来。 你以为你在带孩子,但孩子并没有感受你在身边。你以为你在陪孩子,实际上你给孩子的只有无限的落寞。 你以为他们什么都不懂,但他们什么都明白。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孤岛,失去了陪伴,也失去了生存的意义。” 所谓陪伴,就是陪在身边,用心相伴。 如果无法时时陪伴,那么就请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到全情陪伴。 真正合格的父母,拼的不是物质条件,不是最好的教育,而是是否能够感知孩子的内心需求。 我们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我们也许不能对意外负责,但是可以对孩子负责。 曾看过这样一段话: 孩子的人生也是一部连续剧,从第一集到第二十集,他会慢慢的变。你不看,你问我:现在演到哪里了?我怎么告诉你现在演到哪里了?谁又能告诉你。孩子的人生,从1岁到20岁,他们走过来,可能比连续剧还糟糕。连续剧你不看,没关系还可以补。你补回了剧情我们可以聊一聊。但是孩子的人生是补不回来的。1到20岁你不看了,你就永远都看不了了 “父母”这个身份,是有期限的。孤单,不应该成为孩子童年的底色。 都说父母是孩子前半生唯一的观众,孩子是父母后半生的唯一观众。 因此,在这前半程里,请担起对孩子的责任,给孩子多一分关注,别错过他们成长的每一刻,别让自己留下遗憾。 哪怕自己做得还不够完美,没关系,当一个好父母最好的时候是孩子出生时,其次是现在。 文末点个“在看”分享朋友圈吧,记得: 用心陪伴,是我们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END- 作者:伴读君,每一次翻阅,都是一场久别重逢,每晚九点半,我们相约在睡前伴读(ID:svipcc365),只为温暖你的睡前时光。可读经授权发布本文,转载请联系作者。 布谷医生 ![]() |
1
![]() 鲜花 |
1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业界动态|人脉网
2025-04-29
2025-04-29
2025-04-29
2025-04-29
2025-04-29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