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玩游戏充值的事情,栏目以前报道过多次,但还是时有发生,最近,贵州遵义的一个“熊孩子”为了玩游戏,花掉他妈妈一万多块钱。 今年五月,9岁的小浩用妈妈的手机偷偷下载了一款叫“猫和老鼠”的游戏,还不断往游戏里充钱。 “因为那个皮肤很好看,就充了一万多进去,充值后就把微信的那些内容删了,就没让他们发现”,小浩告诉记者。 “8月15号那天早上手机上发来一条短信,说我的信用卡充爆了,倒扣了,我说那是怎么回事,我没用这么多钱啊,我查了账单之后才晓得为啥充了那么多钱”,小浩的妈妈说,从5月29号到8月14号,小浩充值四十多次,总金额13000多元。 发现儿子充钱后,小浩爸爸立即联系了游戏平台。 “平台下午就跟他妈妈回复了,把所有的钱算出来差不多退我们6000多块钱,我们折算了一下就是退50%,因为是未成年人,属于无民事行为人,我们希望平台能够退多一点,当然我们也有责任,我们肯定要承担一部分责任”,小浩爸爸说。 为了帮助小浩一家,记者联系了游戏客服。 客服回应称,“我们会帮你详细记录清楚的,针对你的整个问题都会帮你做一个回复”。 最终,游戏平台回复还是按原方案退款,对此,小浩父母很无奈。那么,他们该如何维权呢?记者咨询了律师。 律师认为,由于双方都有责任,平台提出的解决方案不失为一个好的解决办法,“8周岁以下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孩子的充值行为,肯定要全部退的;但对于8周岁以上16周岁以下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孩子的充值行为,在法律生效判决上面,一般都是按照比例来退还。因为在监护人有重大过错的情况下,如果责任全部归责于开发商和供应商,从公平的角度来讲,也不公平”。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网)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网mudanças https://www.mudancaseconomicas.com.br/ ![]() |
1
![]() 鲜花 |
1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业界动态|人脉网
2025-04-29
2025-04-29
2025-04-29
2025-04-29
2025-04-29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