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人脉网

自媒体资讯干货

亲爱的游客,欢迎!

已有账号,请

立即登录

如尚未注册?

加入我们
  • 客服电话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xjubao@163.com
  • APP下载

    人脉网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人脉网公众号

人脉网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北大教授姚洋:新型冷战还是来了,但中国不能搞经济民族主义

2022-01-10 发布于 人脉网
免费word转pdf https://www.woniuppt.com/pdfzhuanword/222.html

近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姚洋接受《文化纵横》采访,围绕疫情后中国与西方世界(尤其是美国)关系的变化等问题展开深入讨论。

姚洋教授的看法有一定的代表性,但亦不乏争议,兼听则明。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姚洋

《文化纵横》:我们注意到,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许多西方媒体和政客对中国并不是特别友好。您认为会不会形成这样一种趋势:由于这次疫情,西方世界认为中西方之间在制度和价值观层面会有一个根本的PK,于是放弃西方世界内部的一些局部的利益冲突,团结起来,在意识形态上跟中国进行整体的抗衡,也就是说以妖魔化中国疫情作为抓手,在西方社会进行广泛的动员,进入所谓的“新型冷战”,这种可能性有没有?

姚洋:我觉得这种可能性是挺高的,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现在其实已经形成了“新型冷战”的局面。之所以形成这种局面,我认为有两个原因。

首先是西方政客“甩锅”的需要。这次疫情确实先在武汉暴发,一开始我们的应对有一些耽误。但是现在回过头来看,初期的应对迟缓几乎是所有国家都经历的。

至少在1月23号之后,西方国家是知道这个病毒能够人传人的,但是有大概一个半月的时间,他们都没有采取任何措施,甚至当意大利疫情那么严重的时候,其他国家还是不采取措施,直到3月中旬大暴发。

而我们国家一旦采取行动之后,就迅速控制了疫情,第一个走出了疫情。在西方社会,有理性的人都同意中国对疫情的控制是非常得力的。

但是现在西方的一些政客看到自己国家的疫情这么严重,就开始来谴责中国,说中国没有事先告诉我们。这么说是很不合理的。

至少1月23号之后,你们应该在国内采取措施。美国都停飞中国了,为什么在国内不采取任何的防范措施?

其实西方一些国家政府官员的想法,应该跟当初武汉的官员差不多。从官员的角度考虑,他们肯定是希望采用一些不那么极端的方式控制住疫情。封城的代价和社会影响太大了,让谁去下这样的一个决心都不容易。

其次,进一步看,现在西方想把这个问题变成一个制度问题,他们说中国能做到这么严厉的防控措施,是因为你是一个非民主的社会,所以有这么大的权力和能力去做这件事情。

疫情过后,西方对中国的政治体制恐怕会有一个重新的定位,西方世界很可能会联合起来对中国的制度发起一个根本性的挑战。对中国来说这是最大的挑战。

他不会去讨论中国在抗疫方面发挥了多少作用,给国外提供了多少援助,他们只会抓住你的体制问题,然后联合起来,以此作为攻击中国和向中国追责的抓手。西方几个大国的政客都提到了这一点,这大概是之后我们需要去应对的一个重大挑战。

这种时候,我觉得中国的学者——特别是一些中坚学者——应该挺身而出,在理论上去说明中国的政治体制的哲学基础在哪里?它的优势在哪里?它的弱点在哪里?

总之,我们应该积极地说明中国体制的运转逻辑,应该突破威权政府VS民主政府的对立二分法,从政府能力层面就事论事地分析中国的政治体制。

《文化纵横》:如果“新型冷战”不可避免,对于中国来说,如何应对很大程度上可能取决于我们要制定和执行怎样的对美政策。如果我们现在将美国视为敌人,只会刺激美国以举国之力来与中国为敌,这显然不是明智的战略选择。中国政府也很清楚,目前仍然应当尽量团结美国,为中国争取更进一步的发展空间。但是光一味地委屈自己以求团结,可能也不行,人家并不理你。您认为不通过斗争能达到团结吗?

姚洋:中美关系已经是一种竞争关系,我们的态度应该是在竞争的过程中求合作。美国已经把中国定位为一个竞争对手。中国还一直不承认我们两个国家是竞争对手,我觉得这样的一个表态是没用的。

我们可以承认中美现在处于一个竞争的态势,中美之间在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和科技这三个方面的竞争已经形成了,我们必须面对。

但是,我们还应当告诉美国人,中美之间虽然在这些方面有竞争,但是两国仍有合作的空间,比如在经贸领域和国际秩序领域。我一直认为第二轮中美贸易谈判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美国把WTO搞垮了,WTO现在停摆了,但是他愿意跟中国谈,谈出来了的规则事实上会成为下一步WTO改革的模板,这样我们不就参与了国际规则的制定吗?

所以,我认为我们不应该把中美贸易战仅仅看作美国在打压我们,而是应该采取更加主动的态度,跟美国开展谈判和合作,这样我们就慢慢进入了一个规则制定的领域。

所以,如果说中美之间将进入“新型冷战”的话,“新型冷战”和美苏之间的冷战也是不一样的。美苏之间冷战是两个国家基本上没有合作,而现在我们跟美国合作的地方还是非常多的,除了经贸领域,在反恐和援助发展中国家这些领域,中美之间也可以有合作。

我想这样的对美战略,大概是未来一段时间里一个比较好的定位。

《文化纵横》:当前国内关于危机应对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这次疫情提醒我们,中国应该打造闭合的、内部循环的产业链,以后走一条以自己为主的、自力更生的道路。这种思路某种程度上就是您说的“经济民族主义”。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全球化不可逆,不可能去中国化、逆全球化,所以应该继续推进全球化,只不过我们应该举起“新型全球化”的旗帜,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之下,以“一带一路”为主导,以我们倡导的多元、包容、共赢的全球秩序作为追求,这才是符合中国根本利益的发展道路。您如何评价这两种发展思路?

姚洋:第一种思路首先我们做不到,其次也没有必要。在中低端领域,我们已经形成闭环,在中国你想生产什么都能生产。但在高端领域,我们又做不到这一点。

比如芯片,在芯片设计方面中国没问题,寒武纪、华为的芯片设计是世界一流的,但是制造我们不行。

在芯片制造方面中国面临着两个问题:首先我们没有光刻机;其次我们要想达到人家的成品率,也是非常难的,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除了办不到,也没必要。尽管美国对我们有一些供应限制,但是也没有完全限制住,哪怕像对芯片的限制,到今天还是一直在延期。

这说明美国要下决心断供中国也是很难的,因为中国是一个巨大的芯片市场,放弃中国市场他自己也受损。所以从必要性的角度来说也成问题。

此外,如果你走这条路,刚好就给别的国家一个口实。我们如果搞经济民族主义,只会刺激别的国家也搞经济民族主义,长远来看,这对我们仍然是极其不利的。

1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 人脉网
    1970-01-01
  • 人脉网
    1970-01-01
  • 人脉网
    1970-01-01
  • 人脉网
    1970-01-01
  • 人脉网
    1970-01-01
  • 人脉网
    1970-01-01
人脉网

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Get最新资讯

相关分类
热点推荐
关注我们
人脉网与您同行

客服电话:400-000-0000

客服邮箱:xjubao@163.com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人脉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人脉网 X1.0@ 2015-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