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手机影院在线看最火影视 https://www.shoujiyy.org 点击进入“凤娱指数-影剧综榜单”查看最新榜单! 文/肥肥 众所周知,世界上已经没有韩国人不敢拍的题材了。这几年和Netflix搭上伙之后,更是火力全开。 去年爆火的《鱿鱼游戏》隐喻资本对人的异化,前一阵的高口碑佳作《D.P.逃兵追缉令》,揭露韩国军中霸凌。 最近在网飞新上的《少年法庭》,开播之前就万众瞩目。因为点又找对了,聚焦“未成年人犯罪”与“少年犯量刑”的话题。 仅仅是在我们这个国家,仅仅是在微博这个平台上,我们一年可能就有多次关于此话题的争论,“未成年人保护法”究竟保护的是谁? 罪犯的年龄越来越小,所犯的罪行越来越可怕。案件一曝光,大众爆发朴素正义感,要求死刑。 社会在发展,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却在回升。谁在源源不断输送少年犯?我们到底要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01 对恶魔的两种态度 绑架、杀人、分尸、弃尸,难以想象凶手居然是个13岁少年。 《少年法庭》开篇,男孩白成友拿着带血的斧头,向警方自首。 原来一个8岁的男孩找白成友借手机打电话,却被白成友诱拐到家里,随后遭到杀害。 两个人素昧平生,白成友杀男孩只是觉得好玩。 在法庭讲到作案过程时,白成友居然大笑起来,直言太爽了。 他之所以敢如此猖狂,毫无忌惮,是因为本国《少年法》规定犯罪者未满14岁,法院能给的最重量刑,就是在少年院接受两年教育。 他明白,法律拿他无可奈何。 法院外,民众愤怒、恐慌,要求修订法律,重判白成友。 一面是法律规定,一面是舆论四起,如何圆满结案,审判压力,转至法院主审法官沈恩锡身上。 沈恩锡人称“十恩锡”,即对于少年犯,她常顶格处理,给予“十号处分”。 沈恩锡并不是一味的狠辣,她专业、负责,面对白成友“思觉失调”的诊断报告,很快判断出凶手另有其人。 因为“思觉失调”患者,无法长时间专注,不可能独自完成清理血腥现场、分尸、抛尸的任务。 身为法官,她打破常规,私下调查,终于找到真凶。 凶手是16岁的富家女韩睿恩,她将男孩引诱至白成友家中,杀人分尸之后翩翩起舞,并利用白成友对自己的感情,要求对方顶包,钻“少年法”的空子。 最终,韩睿恩被判处20年有期徒刑,白成友被裁定10号处分。 《少年法庭》是单元剧形式,后续几个未成年犯罪的案件,同样令人触目惊心。 女孩集体霸凌案、延和集体性侵案,都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人间恶魔。 但对待“人间恶魔”的态度,法官们各有不同。 沈恩锡坚信法律是保护受害者及家属的最后一道防线,年龄永远不是目无法纪的理由。 她要让已经犯罪的少年和潜在的少年犯,都惧怕法律。她也不相信少年犯能够悔过。 与沈恩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车法官,他希望给青少年更多机会,许多被他裁定的少年犯,后来都成了他的朋友,接受他的帮助和指导。 车法官认为,法官是令这些孩子走向正途的最后机会。 随着剧情发展,我们得知沈法官的孩子因两个未成年故意高空抛物而死,结果两名男孩只是接受感化教育,就被无罪释放,毫无歉意和愧疚。 之后更是变本加厉地作恶,成为性侵案的主犯。 车法官年少时因家暴犯罪,在教化中长大成人,并努力成才,成为法官。 他相信少年犯罪不是“性本恶”,而是被家庭、社会塑造,也有机会能改过。 这两种态度,也是真实世界的延伸。心智未成熟的孩子犯下恶行,究竟要怎么处理? 我们作为成年人,看到那些血淋淋的案件,能找出解决方法吗?这个问题是世界性难题。 比如2019年轰动全国的大连10岁女孩被杀案,凶手是个年仅13岁的男孩。 他强暴未遂之后,连捅七刀杀死女孩并抛尸,该案件在法律框架内采取了最严厉的判决,也只是收容三年。 纵观全剧,《少年法庭》的导演和编剧是倾向沈法官的,生命不容亵渎与伤害。少年犯必须要付出相应的代价,法律才能全社会发挥效力。 但来一个“杀”一个,不是解决之道。 02 这一点不改 社会就会源源不断输送少年犯 一个孩子赤条条地来到世界上,本来是一张白纸,谁把他们塑造成了恶魔呢? 《少年法庭》没有一味地宣泄愤怒、打造犯罪奇观,而是相对写实地,把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故事展现出来。 孩子犯罪,首先是大人的错。 像碎尸案中的主犯韩睿恩,其父母定居美国,对她不管不问,出事就找豪华律师团解决问题。 韩睿恩听到小男孩要借手机给妈妈打电话,“妈妈”一词瞬间激怒了这个心灵扭曲的女孩。 从犯白成友的母亲常年忙于工作,对孩子疏于管教。 得知孩子杀人自首后,母亲的第一反应不是向被害人家属道歉,而是跑去拦法官的车,哭诉着给自家孩子洗白。 这样自私的家长,能教育出什么孩子? 还有剧中的一起家暴案。 前科少年犯徐有悧,实际上是个经常遭父亲家暴的人,服刑完毕回家后,父亲对其出手愈发严重,最终她只能跑到法院求助。 然而,她的奶奶却总是阻拦她报警,仅仅因为施暴者是自己的儿子,老太太心疼儿子,指责挨打的孙女。 在家庭中,孩子根本没有被当做一个有尊严的个体看待。 与此同时,学校的失职,也成为青少年犯罪不可忽视的原因。 比如剧中的闻匡高中集体舞弊泄题案。 闻匡高中为了保证升学率和生源问题,居然私下泄题给一个名为“笛卡儿”的群。 学生进群后就能获得考题,还能去指定的补习班学习,然后考取名牌大学。 能进入这个组织的学生,父母在社会上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 这件事被揭发后,学校老师站在法庭上,极其淡漠和堂而皇之。 她认为学校是为了孩子们顺利升学,这样做无可厚非。 并强调孩子们还等着复习英语,一直催促法官赶紧宣判。 而学校领导者将错都归咎在大环境上,故意将舞弊合理化。 有的孩子想要自首,父母却担心影响自己的仕途。 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少年们怎么会明辨是非? 但时间有长度,故事不会有固定结局。 就像剧里害死沈法官孩子的主犯和车法官,他们有着相似的开始,却是迥异的结局。 我们也能在黑暗中窥到一丝希望。 关于青少年犯罪的作品,有很多。 前些年日本有暗黑系复仇神作《告白》,欧美有令人震撼的现实恐怖片《伊甸湖》《趣味游戏》,我国也有爆款神剧《隐秘的角落》。 时代换了语境,却改不掉悲凉的底色。 这些作品层出不穷,且都有巨大反响,证明了作品所反映的问题正是我们的痛点。 我们影响不了别人,但至少可以影响自己的家人,尊重、关爱、沟通,至少从“不让自己的孩子变成熊孩子”开始吧。 更多一手新闻,欢迎下载凤凰新闻客户端订阅Ifeng电影。想看深度报道,请微信搜索“Ifeng电影”。 ![]() |
1
![]() 鲜花 |
1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业界动态|人脉网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请发表评论